总平台
新闻资讯

文化润童心——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“第二课堂”

{{likeNum}}

211

文化润童心——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“第二课堂”


微信截图_20230216113735.jpg

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历史文化,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,同时充分发挥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、展现社会教育职能。2月16日,淅川县红缨幼儿园30多名小学生走进淅川博物馆,参观丰富多彩的文物藏品,体验各种手工活动,了解历史文化,感受文物魅力。

活动在歌曲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中拉开序幕,孩子们用悦耳动听的歌声歌颂党、歌颂祖国、歌颂新时代,用饱满激昂的热情弘扬红色经典、展现青春风采。舞蹈小动物做早操、有你就幸福等经典作品一一呈现。

活动中,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,现场依次给学生讲解淅川的历史文化和馆藏的青铜器、瓷器、玉器等,并和孩子们进行了有奖问答互动,大家争先举手回答。这些具有淅川特点的文化元素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、历史和文化。

随后,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手工活动,剪纸、拼图、泥塑,大家积极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。剪纸游戏,工作人员给大家介绍了剪纸的发展历史、图案样式和分类,接着现场示范几种常见剪法,孩子们一边听老师的讲解,一边认真地挥动手中的剪刀,慢慢掌握了方法。在老师的指点和他们认真学习研究下,窗花、灯笼、春字、兔子、……一幅幅满意的作品在小朋友手中绽放。地图拼图游戏,一幅幅地图,化整为零,观察、拿起、尝试、放下……在孩子们的一双双巧手下,原本凌乱的拼图碎片开始一点点成型,为祖国的每个省份找回了它们自己的“家”。彩泥游戏,一块块彩泥在孩子们的小手中盘筑成型,或以淅川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展示资源为基础,或按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或是按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创做出了一件件作品,每一枚指纹、每一下揉压都表达着所见所闻后的想像力和创造力,各自捏出了形态各异的“兔”作。不仅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,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、专注力,同时树立青少年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。

微信截图_20230216113725.jpg

淅川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科普教育基地,长期以来面向广大青少年坚持发挥“第二课堂”功能作用,探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,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

分享到微信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