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第十八届玉雕节文旅推介活动系列报道之淅川 渠首淅川美如画 浩渺丹江引客来
{{likeNum}}
162
南阳第十八届玉雕节文旅推介活动系列报道之淅川 渠首淅川美如画 浩渺丹江引客来
9月27日,南阳第十八届玉雕节暨文化创意产业大会文旅推介·非遗展演活动在镇平县石佛寺镇如火如荼举行。
非遗展演《丹江号子》号子声声触动人心,展现了淅川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。淅川锣鼓曲《大对花》《荆紫关八大件》《红石榴》音韵质朴、优美动听,采用民歌连缀说唱故事的艺术形式,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。
推介会上,淅川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苏方上台致辞,他表示,一部“淅”游记,半部楚国史,很荣幸能够借此机会,推介楚国始都、范蠡故里、渠首淅川,向广大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。
淅川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,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、渠首所在地,自然资源丰富,人文底蕴厚重。来到淅川,游客将在“诗和远方”中体验淅川之美。
文化资源厚重
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、全国文化先进县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、全国文物大县,曾孕育了商圣范蠡、史学家范晔等历史名人,出土文物9万余件,河南省博物院一半的青铜器文物都来自淅川,云纹铜禁现为河南省博物院镇院之宝。海纳百川、锐意进取的楚文化,内涵丰富、历久弥新的商圣文化,大爱报国、忠诚担当的移民文化交织交融,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、打造文化新业态的理想之地。
旅游资源丰富
淅川是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,旅游资源主要包含“水、都、寺、街、峡、民”。“水”,即丹江水。淅川国土面积2820平方公里,其中水源区面积达2616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92.8%;丹江口水库面积1050平方公里,其中淅川境内506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48.2%。渠首淅川,一个中原看海的地方。“都”,即楚始都。楚国800多年历史有400多年建都在淅川;45位楚王23位在淅川。“寺”,即香严寺。始建于唐朝,是皇家寺院,距今1300多年,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;与香严寺毗邻的坐禅谷景区,五步一景,十步一潭,潭瀑如珠,珠连景成。“街”,即荆紫关古镇五里长街,是北方十三省市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,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“峡”,即丹江湖小三峡。迂回曲折,奇峰林立。峡谷南北两侧坐落有丹江大观苑、八仙洞两大景区。“民”,即大移民,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历时半个多世纪,先后动迁36.8万人,创造了移民工作的“淅川奇迹”。
生态资源富集
淅川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国家生态战略安全要地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、河南省12个生态功能县之一、山水林田湖交汇融合县。现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、省级森林公园3个,湿地保护区面积达100多万亩。现有野生动植物3494种,其中国宝级珍稀动植物80余种,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全球树立典范。库区烟波浩渺,青山叠翠,万鸟翔集,蔚为壮观。
淅川发展正逢其时、正逢其势,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蹄疾步稳,多重利好叠加。重大历史机遇。2021年5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淅川视察,首次在人民群众面前提出“江山论”论断,为淅川走好新征程指路领航。全国上下对淅川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,淅川发展特别是文旅产业发展,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。上级政策支持。河南省文旅厅出台《关于支持南阳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意见》,明确支持淅川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,支持丹江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。南阳市也配套出台了相关政策。这些政策的出台,为淅川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全县聚力推动。淅川县委政府站位全局,提出实施“九大行动”,建设“九个淅川”,把文旅兴县行动、建设文化淅川纳入“双九战略”,设立文旅发展专班,聚力建设环丹江湖旅游圈,打造全国著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。淅川县委、县政府研究出台《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奖励扶持办法》《乡村旅游及民宿奖励办法》等系列政策,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和全域旅游发展基金,从政策、资金、税收、土地等方面给与支持和保障,助力文旅事业稳健发展。可以说,如今的淅川,优势叠加、机遇叠加,上下同欲、蓄势待发,是名副其实的投资热土、兴业高地!
淅川,是全域旅游的最佳目的地,更是投资兴业的首选地,诚挚邀您多到淅川走走看看,多到淅川投资兴业。渠首淅川等您来!